南方人物周刊专题:少林CEO 释永信:和尚也是人 现当代史上的四大高僧大师:弘一、太虚、印顺、证严 少林寺,一座寺庙的五个历史节点 苏州济群法师,并非名僧的高僧 内文导读:“别胡思乱想就是禅” 少林寺就是一个宝藏,大家都来淘 修来的福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释永信语录: 我们要不去做事,政府也不会重视我们,媒体也不会关注我们,也不会来这么多的帖子。骂人的都是什么人?他们谁都骂,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啊 首先要恢复少林寺的僧团,这是组织建设;恢复 少林寺的文化建设,对现有文物进行保护 2004年,少林寺在整修施工过程中,用了20万立方石材。人的眼睛能穿透很多东西,只有厚才能显示出厚重来,薄了,人的眼睛是可以穿透的 我们认为佛教还是可以为当今社会为和谐社会服务的。我们国家现在很重视传统宗教了,这对国家和谐发展是有益的 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记者 江华 张欢 发自少林寺
南方人物周刊供图 “别胡思乱想就是禅” 人物周刊:少林寺现在能够有如此高的知名度,能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,在国际上产生不小的影响,应该说,与您向世界输出少林寺文化的积极的姿态分不开。抛开您所受到的争议不谈,您觉得您是被时代选择来做这样一件事情的吗? 释永信:(微笑)因缘吧。 人物周刊 :少林寺自从1928年被焚毁,到1980年代还一直保持着遗迹的状态,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恢复少林的? 释永信:首先要恢复少林寺的僧团,这是组织建设。有了僧团才能保证传承。我1980年代入寺的时候,也就十几个僧人。 当时的少林寺已经开始努力解决寺院的传承问题,适当地多收一些徒弟,修复殿宇,解决僧人的居住环境,恢复少林寺的文化建设,对现有的文物进行保护,比如寺院的古塔、碑刻、壁画。需要恢复少林功夫、禅修的一些传承意识,还有修行法门等等。 恢复禅堂,恢复武僧团,恢复僧人的早晚功课,初一十五诵戒,僧人过堂用斋,重建寺庙的清规,让僧人重新过正常的宗教生活。 人物周刊:少林寺要继续发扬光大,没有这些制度的建设,也就是纸上谈兵了? 释永信:对。佛教能够在中国传承2000多年,要继承它就得先恢复,在继承之后我们还得适应社会。 过去这一千多年,佛教禅宗寺院一直都是“农禅并重”,提倡的是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精神,这也是佛教传到中国以来的特色,提倡走自食其力道路。 佛教当初进入中国,和尚都是作为专家学者被邀请来的,完全是官府养着。本土化以后就是官府赐给一些良田还有建筑,让他们自食其力。 过去少林寺几千顷地,周围几座山都是少林寺的。土地改革以后,土地归国有、归佃户,就只剩下这么一个院落,还有28亩地。 寺庙一扩建,地就更少了,还都在荒坡上,是旱地,浇不了水的。 我来的时候,一进山门,透过几根柱子就能看见1928年没有烧掉的方丈室了。 人物周刊:您当初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,有没有想过要振兴少林? 释永信:那是不可能的!还是个小孩,根本就没想过,当时少林寺能够收留我,就已经很满意了(大笑)。 我是在少林寺逐步做起来的。当初来的时候,国家政策还不允许出家。师父私自把我们留下来了,留下来就种地、干活,当时也没啥想法。 1983年以后,国家逐步落实宗教政策,到了1984年,寺庙的房产、管理权、经营权才逐步交给了僧人。 那时候还是老和尚(注:前任方丈行正大和尚)掌门,政府为少林寺成立了一个管理组,当时叫佛教民主管理委员会,5人小组,我是这个班子的成员。那时我在老和尚身边做侍者,他眼睛不方便,我协助他工作。 人物周刊:行正大和尚对您各个方面的影响一定很大吧? 释永信:对。 人物周刊:您现在不单是少林寺方丈,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全国人大代表,可以说是佛教界领袖之一了。您这些年有些什么思考,对于佛、禅和社会,有什么见解? 释永信:佛教能够传入中国,能够生存,能够发展,肯定是有它的文化优势。 佛教学说就结合着中国的儒家、道家,形成了禅宗。而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,自然是有着巨大贡献的。我认为少林寺对于禅宗的贡献也是与中原文化分不开的。 |